在《琅琊榜》的朝堂争斗里,梁帝最擅长的就是让儿子们互相牵制。当年祁王深得民心,却被陷害入狱,梁帝特意让誉王去对付祁王;后来前太子和誉王斗了多年,庆国公侵地案时,他让靖王当主审官;到了悬镜司出事后,誉王和靖王都被卷了进去,梁帝就借着“家丑不可外扬”的由头,在静妃提醒下,让宁王景亭当了主审。
表面看,宁王能拿下这个差事,全靠静妃明里暗里帮忙。要是没有她点醒,梁帝压根想不起来自己还有这么个残疾儿子能派上用场。但往深了说,这背后藏着的全是皇室里的关系纠葛和各方立场的算计。
惠妃和皇后的关系势同水火,全因她们各自的儿子。当年两人差不多时间生孩子,宁王爷和皇后的嫡子年纪相仿,本来都能好好长大,没成想赶上瘟疫,两个孩子同时染了病。梁帝手里只有一个活命的机会,却给了宁王,眼睁睁看着皇后唯一的儿子没了。
展开剩余66%从那以后,皇后就把惠妃恨上了。凭什么自己的儿子死了,惠妃的儿子能活着?她心里咽不下这口气,又不敢对梁帝撒火,就把所有怨气都撒在惠妃身上,只要有机会就刁难她,好像只要惠妃过得不好,她心里就能舒坦点。
其实这对后宫女人的矛盾,说到底是梁帝处理不当造成的。要不是他怕言家权力太大威胁到自己,也不会轻易放弃皇后的嫡子。是他的猜忌、多疑和自私,亲手让亲儿子送了命,才让皇后把惠妃当成了出气筒。梁帝心里对惠妃多少有点愧疚,可架不住惠妃能忍,宁王又平庸得没威胁,皇后也只是刁难没下死手,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在他眼里,只要对方不威胁到自己的权力,其他事都无所谓。皇后和惠妃其实都没错,错就错在皇后的嫡子挡了梁帝的利益罢了。
梁帝让宁王景亭主审悬镜司案,嘴上说“家事外人不好插手”,真实目的可没这么简单。一方面是想稍微安抚一下惠妃这些年受的委屈,更重要的是想平衡皇子们的势力。那时候祁王、前太子都已经倒了,誉王被悬镜司案牵连,就剩靖王势力越来越大,这可不是梁帝想看到的。
作为独裁的帝王,他才不管谁对谁错,最看重的是“平衡”二字。只要有人打破平衡,他就立刻找个人补上来:祁王死了,他提上前太子和誉王斗了十年;前太子倒了,又让靖王和誉王接着斗;誉王凉了,就把宁王拉出来当新的“替补队员”。
提拔宁王当主审官,一来能显得自己重视惠妃、信任宁王;二来能借着这个机会彰显皇权的“公平公正”,稳住朝廷局面。这就像现实里的婚姻,有时候对方先给你一巴掌,再扔颗甜枣,你就算满肚子苦水也只能往肚里咽,梁帝对惠妃母子就是这套把戏。
说到底,让宁王主审悬镜司案,不过是梁帝玩熟了的权力游戏。他心里对惠妃母子哪有什么真愧疚,更别提补偿了。旁人都说“朋友妻不可欺”,可连宸妃林乐瑶那样的人他都能抛在脑后,更别说惠妃和皇后了。在他眼里,后宫三千佳丽,说白了都是用来平衡朝局的棋子而已,有用时拿来用,没用了就靠边站,哪有什么真情可言。
发布于:山西省宏泰配资-炒股配资咨询-最新配资平台-券商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